近期,美國關稅風波再度來襲,給我國科學儀器行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美國作為我國科學儀器的主要進口來源國,此番風波顯著加大了從美國進口科學儀器的風險,與此同時,也為國產科學儀器企業帶來了加速提升國產化率的絕佳契機。
美國在我國科學儀器進口中占據主導地位
進口額數據凸顯關鍵地位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 年我國科學儀器進口呈現出鮮明的特征。在分析儀器方面,進口額達 80.1 億美元,美國作為最大進口國,進口額為 18.8 億美元,占比 23.4%。而出口方面,分析儀器總出口額僅 33 億美元,其中出口至美國的為 5 億美元。在電測儀器領域,進口額為 36.4 億美元,美國作為第二大進口國,進口額 5.9 億美元,占比 16.3%;出口方面,總出口額 25 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 3 億美元。這些數據清晰表明,美國在我國科學儀器進口格局中處于關鍵地位,我國對美國科學儀器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
高校保有量彰顯依賴程度
從保有量的角度來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統計顯示,截至 2023 年底,在我國高校擁有的大型科研儀器中,美國儀器占比高達 35.4%。這一數據進一步凸顯了我國在科學研究基礎設施層面,對美國科學儀器產品的依賴程度。無論是進口額,還是高校等科研機構的保有量,都反映出一旦從美國進口科學儀器受阻,我國相關領域將面臨較大沖擊。
美國儀器公司在全球優勢顯著
企業數量與銷售金額占比突出
以全球科學儀器公司 2023 年收入排名為依據,在前 15 名公司中,美國企業占比達到 2/3,銷售金額占比更是高達 77%。在排名前五的企業中,有 4 家為美國企業。這些數據直觀地展現出美國儀器公司在全球科學儀器市場中的規模優勢與強大競爭力。它們憑借先進的技術、成熟的品牌影響力以及完善的市場布局,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也對我國本土科學儀器企業的發展形成了較大競爭壓力。
國產科學儀器替代空間廣闊
低國產化率預示巨大潛力
通過對中國政府采購網、化工儀器網等招標數據的統計分析可知,2024 年分析儀器國產化率僅 15.2%,通用電測儀器國產化率為 37.7%。這表明我國科學儀器市場對外依賴度較高,國產科學儀器在市場中所占份額較低,存在著極大的國產化提升空間。較低的國產化率意味著,一旦外部進口環境發生變化,如當前面臨的美國關稅風波,國產科學儀器企業有機會迅速填補市場空缺,實現國產化率的快速增長。
國產儀器企業實力穩步增強
近年來,部分國產儀器公司在關鍵產品線上不斷取得突破,逐漸具備了與進口品牌競爭的實力。盡管與美國等國際巨頭相比,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但這些企業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技術創新以及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已經在一些細分領域嶄露頭角。例如,在某些特定參數的測量儀器、針對國內特定行業需求定制的儀器等方面,國產儀器憑借性價比優勢、更貼近國內客戶需求的服務等,開始獲得市場認可,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國產化率奠定了基礎。
政策大力推動國產化進程
去年 12 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政府采購領域本國產品標準及實施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若供應商提供的符合本國產品標準的產品成本之和,占該供應商提供產品的成本總和 80% 以上,將對該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整體給予 20% 的價格扣除,用扣除后的價格參與評審。這一政策旨在通過政府采購環節的價格優惠手段,鼓勵采購方優先選擇國產科學儀器產品,從而直接推動國產科學儀器在政府采購市場中的份額提升,引導市場資源向國產儀器企業傾斜,促進國產科學儀器企業的發展壯大,加速國產化進程。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自媒體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持中立態度,僅供參考、交流。若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